您的位置: 首頁 >> 走進高平 >> 歷史人文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中華遺產·古韻長平”系列一丨長平之戰:千古一戰 風云長平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:高平市大數據中心 發布時間:2021-12-02 【字體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踞太行山云端的上黨,是我國古代的軍事戰略高地。這里的山川與隘口、盆地與河谷,發生過許多次戰爭,見證了王朝興亡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?  “上黨從來天下脊”。1000余年前,蘇東坡大筆一揮,將“天下脊”這個透著高峻寒意的稱呼,送給了上黨地區。所謂上黨,指的是今天山西的晉東南地區,相當于長治、晉城兩市全境。這片雄踞太行云端的土地,其發展軌跡,幾與華夏文明完全相伴,擁有厚重的歷史底蘊,多少生死攸關的重大事件,就發生于晉東南星羅棋布的山川與隘口、盆地與河谷中。而這其中,長平之戰是晉東南這一戰略形勢的最佳注腳。這場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役,決定了秦趙兩國的命運,也決定了秦國的一統江山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長平之戰,這場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血腥戰役,就發生在晉東南長治、晉城兩市交界的丹朱嶺地區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那是戰國后期,秦趙兩國爭霸曠日持久,雙方都以爭奪上黨為重中之重:趙國都城邯鄲,就在與晉東南隔山相望的太行山東麓,若是秦國據有上黨,順著平坦的山間谷地,不到四百里便可直抵邯鄲城下,邯鄲將會永久面臨著秦軍居高臨下的威脅;若是趙軍據有上黨,不僅邯鄲無虞,趙軍向西可與晉陽方向兩面夾擊秦國的河東,向南可以直插秦國在豫西的大片土地。所以,秦趙兩國都不惜傾國之力,將無數丁壯送上這座絞肉磨坊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長平之戰的發生地丹朱嶺,是一條海拔約1100~1200米,東西不足50公里,寬不到2公里的狹窄山脈。雖然稱不上高峻,卻是長治、晉城兩大盆地的天然分界線,山上層巒聳翠,兩側均是晉東南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。若阻斷丹朱嶺,等于切斷了晉東南內部的南北交通,誠可謂晉東南咽喉所在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為高平關“秦趙對峙?白起設計”實景劇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公元前260年四月,長平之戰,就在丹朱嶺南側起伏的低山丘陵和稍稍平坦的丹河谷地中展開。秦趙兩軍的小股部隊,首先在空倉嶺以西交火。趙軍初戰受挫,秦軍斬殺了趙裨將“茄”。趙軍統帥廉頗緊急調整部署。他在空倉嶺上臨時修筑了“西壘壁”。趙軍又在丹河西岸、空倉嶺東麓的山腳下修筑了南、北兩個鄣城,有四個都尉領兵把守。二鄣城與東面的光狼城,形成了互相呼應的三角形,既能夠作為后方指揮所,又可以囤聚兵員和糧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為大糧山,傳說廉頗曾在此山屯糧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但秦軍的進攻依然在持續。七月,空倉嶺防線失守,二鄣城淪陷了。廉頗再次后撤,退過了丹河。廉頗就在丹河東岸和丹朱嶺——羊頭山——韓王山——大糧山一線,構筑了一道有多重縱深的永久防御工事。這道工事被稱為“百里石長城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丹朱嶺主峰海拔1131米,韓王山主峰海拔1186米,羊頭山主峰海拔最高,達到1297米。與此相比,丹河河谷的泫氏城,海拔834米。超過300米的高差優勢,讓端坐“百里石長城”的廉頗可以俯瞰丹河谷地,將戰爭動態盡收眼底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為了增大防御縱深,廉頗又在丹河東岸的平地上,修筑了平行于丹河的趙壘壁。秦軍針鋒相對,沿著李家山——光狼城構筑了秦壘壁防線,并在空倉嶺西壘壁打造了第二道防線。同時,又在空倉嶺西邊的沁河河谷中布置了數萬重兵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喧囂的戰場突然變得沉靜,秦趙兩軍沿著丹河展開對峙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為廉頗廟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曠日持久的對峙,比拼的不僅是兩國的綜合國力與戰爭潛力,更考驗決策層的水平。趙國庫存糧迅速見底,趙孝成王首先沉不住氣了。他派出年輕的趙括,到前線替換掉“老邁”的廉頗。秦昭襄王跟牌。他命令武安君白起秘密趕往前線,接過秦軍的指揮權,并下達軍令:有敢泄露武安君行蹤者,斬!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趙括帶著趙王進攻的部署,來到了前線?!妒酚洝酚涊d,趙括初一到任,即“悉更約束,易置軍吏”,撤換掉中層軍官,拉開進攻的架勢。公元前260年八月,趙軍從百里石長城傾巢而出。白起令秦軍佯敗,將趙軍引過丹河。退卻的秦軍死守秦壘壁,兩軍在秦壘壁前展開激戰。就在此時,白起亮出了他的殺招:派出25000人的精銳“奇兵”,強行軍翻過丹河河谷北邊的發鳩山,繞到了趙軍后方的長治盆地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片描繪了秦趙兩軍的激烈交戰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百里石長城上,有一西一東的兩個山口——長平關和故關,是連通晉城盆地與長治盆地的必經之路。趁著趙軍后方空虛,秦軍精銳迅速攻占了長平關和故關。同時,白起又派出了5000名騎兵,切斷了趙軍主力和輜重部隊的聯系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趙括醒過味來后突然發現:大軍被圍困在了丹河谷地的三角地帶。困獸猶斗,趙軍轉過頭來,試圖奪回這個生死攸關的山口。把守故關的秦軍頂過趙軍的猛烈攻勢后,等來了生力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趙軍被圍的消息傳到了咸陽。年逾六旬的秦昭襄王決定:親自趕到河內督戰,并將秦國15歲以上的男子,經過太行陘悉數投入戰場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為長平之戰紀念館尸骨坑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為谷口村骷髏廟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據載,這里是秦將白起坑殺趙降卒四十萬處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趙軍沒有等來救援。堅守46天后,營壘里已經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。趙括將軍隊分為四部分,向外搏殺突圍。盡管趙括的行為非常英勇,但趙軍的命運已然注定。趙括被秦軍射殺,剩余趙軍放下了武器。但武安君白起,不打算放過他們?!稇饑摺酚涊d,當天夜里,秦軍將四十萬趙軍盡數坑殺。丹河谷地一時間“流血成川,沸聲若雷”,決定國運的長平之戰,就這樣落下了帷幕。在這“天下之脊”,趙國被打斷了脊梁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長平之戰后,趙軍四十五萬將士全軍覆沒,秦軍則順勢輕松從上黨東出進逼邯鄲。趙國從此一蹶不振,難逃滅亡的結局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后記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著名的長平之戰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,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,同時也在高平留下了深深的歷史印記。鼓角爭鳴聲去遠,狼煙散盡城樓。時光流轉,歲月更迭,米山鎮、谷口村、大糧山、高平關、古光狼城、長平之戰尸骨坑等五十多處遺跡留存至今。成語“完璧歸趙”“負荊請罪”“紙上談兵”,皆出于此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年來,我市不斷加強文物文化資源保護傳承,規劃建設長平之戰歷史文化公園,讓文物文化資源煥發出新時代價值風采。長平之戰歷史文化公園項目,是我市彰顯文化自信,深化文旅融合的重大舉措。項目旨在以長平之戰歷史事件的時空過程與文化遺產為載體,以歷史文化、軍事智慧、傳說故事等為特色,通過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,建設集歷史教育、文化體驗、研學旅行、文化游樂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文化公園,以建設“國家級文化旅游目的地、國家歷史文化地標、中國古代軍事文化代表性龍頭景區”為發展目標,以“千古一戰,風云長平”為總體形象定位,打造“一場看得見的長平之戰,一個走得進的戰國時代,一部學得懂的古代兵法”。(攝影:趙素賓)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頁二維碼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久久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