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頁 >> 走進高平 >> 風景名勝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【文化解讀】高平古八景之“大糧積雪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:高平市大數據中心 發布時間:2022-07-22 【字體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平古八景中與我國古代名山密切相關的有三處,一是“鳩山暮雨”,二是“羊頭夕照”,三是“大糧積雪”?!案咂桨司啊敝f具體形成的時間雖然難以判定,但大糧山的出名一定要比“大糧積雪”入選“高平八景”早得多,也可以這樣說,“大糧積雪”入選“高平八景”是歷史的必然。長平之戰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,全國其他地方的人最初了解“高平”這個地名,往往是從關注我國古代這場著名的圍殲戰開始的。長平之戰中秦趙兩軍交戰涉及的山嶺、河谷、關隘、村莊遍布丹河兩岸,而地處高平市米山鎮的大糧山是最具標志性和代表性的,它既是長平古戰場的腹地又是廉頗幕府所在地,歷來被當地民間稱之為“大糧山古戰場”。兩千多年來,長平之戰的悲壯和慘烈像滔滔不絕的丹河之水,從未淡出過人們的記憶,在長平之戰相持期間被昏聵的趙孝成王撤換的老將廉頗,也成為人們亙古詠嘆和緬懷的對象,大糧山和廉頗成為密不可分的整體,也可以說,是廉頗成就了大糧山的名氣。作為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一,在他指揮長平之戰期間,憑借他的老成和睿智,與強秦虎狼之師隔丹河對峙長達兩年多,大糧山上的廉頗祠、廉頗冢,以及山下的廉頗屯、營房嶺、廉頗道,千百年來一直是文人墨客懷古或者憑吊詩文的主題,這座海拔僅千米的普通小山儼然成為了高平百姓心中的一座圣山,它的主神便是戰國名將廉頗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戰爭是殘酷的,四十萬趙卒汩汩淌流的鮮血染紅了丹河之水,浸淫了丹川之土,漫山遍野的枯骨曾讓任潞州別駕的唐明皇萌動惻隱之心,他命人聚顱成丘,立廟祀之。這讓人們更加想念因讒言被無辜革職的老將,于是乎,人們便決定在大糧山為廉頗老將軍立廟供千秋萬代瞻仰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《創修大糧山碑記》中記載:“嘉靖時,有鄉民張子仙等眾,謀生于河南羅山縣,司訓先生寧公,諱學,字孔儒,協意欲立神宇。遂創建玄天上帝神宇,以為鄉民之所奉祀焉。乃糾眾鎮人民,各施樹木、瓦石、物料作創。立殿三楹、兩斜殿,樹東西殿各五楹,與夫危樓、垣墻、門路,周圍既備?!?/p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自民間的說法與之大致相同。據說,明代米山村人張子仙的祖上在戰國時代曾跟隨廉頗將軍南征北戰,并多次受廉頗恩惠。長平之戰時,趙王用趙括替換了廉頗,廉頗被迫回邯鄲后,張子仙的祖上悲憤不已也隨廉頗回了邯鄲。十幾年后,聽說這位老英雄在楚國壽春郁郁而終,他對廉頗更加懷念,一直想為廉頗修個廟立個牌位拜祭,但心愿至死未遂,所幸的是他的遺愿一直被子孫后代牢記。張子仙在河南羅山經商發財后便決定為廉頗將軍修廟,但他的朋友們卻認為應該在大糧山修真武廟,后由村中德高望重的九十歲老者作出決斷,在大糧山修真武廟,正殿供奉真武,偏殿供奉廉頗,廟前修三百六十五級臺階,象征著一年中每天不忘廉頗將軍,廟門上方則懸掛頌揚廉頗的“趙將遺風”的牌匾。在張子仙的帶領下,周邊七個村齊心合力在米山大糧山頂修了廟,此廟在民間俗稱廉頗廟,而正殿供奉的真武大帝卻被冷落了。再往后,米山周邊民間百姓只知道大糧山有廉頗廟,而鮮有人知道是真武廟了。也有人說,漢宣帝時,在大糧山曾創修廉頗祠,但不知其根據為何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代《元和郡縣志》記載:“米山,在縣東十里,趙將廉頗積糧此山,因名?!彼未乩砜傊尽短藉居钣洝酚涊d:“米山,在縣東一十里,趙將廉頗積糧此處?!泵鞔尉冈辏?522)《創建大糧山碑記》云:“命將白起與趙爭衡,屯兵于此,積糧于山。因之得名為大糧山焉?!痹谶@些記載中,都用了“積糧”字眼。為抗擊秦軍,廉頗曾在米山村西的營房嶺駐扎重兵,憑借丹河防線,屢次挫敗秦軍的進攻。營房嶺背后的大糧山則是趙軍的軍需重地,因為存有大量的糧食,而得名“大糧山”。那么,長平之戰前此山叫什么名字呢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傳,在商代時,現在的米山鎮一帶曾是商王室同族商蓋的封國,即古蓋國的中心。后來因周滅商,米山遂又成了周太辛甲的封國。春秋時期,赤狄族的一個部落首領翟辰米率一支人馬由潞州南下,滅掉了辛甲的封國,建立了辰米國,又稱米子國,米子國中的山即為”米山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民間傳說的廉頗以沙代糧蒙騙秦軍的故事是這樣的。為抵御秦軍,廉頗在米山村西北的摩天嶺排兵布陣,挖溝筑寨,嚴防死守。有一天,廉頗到大糧山上觀察敵情,發現此山西部半腰,地勢十分平緩,而東邊山坡下,到處是成片金黃沙子。望著這狀如當地小米般的細黃沙,聯想到眼前缺糧,怕秦軍知道后不利,廉頗忽然生出一條妙計,于是他便命士卒在西山坡上用蘆席和牛皮圍成大片大片的糧倉。糧倉建成后,他不僅把將士吃的口糧,拉入倉內,還將東山坡的黃沙,也往倉庫里裝。這樣一來,大糧山可就熱鬧起來了。每天有浩浩蕩蕩的車輛往山上運糧,也有不少馬車往韓王山那邊運糧,有真糧食也有黃沙,外人難以辨別。兵卒們不解地問老將軍為何如此,他風趣地說:“兵不厭詐么!別看你們運沙的人辛苦些,它和沖鋒陷陣的作用比并不小??!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果然不出所料,駐守在西山的秦軍望見大糧山上成片的糧倉,又見趙軍運糧的人馬不斷,大為震驚。俗話說,軍中有糧,人心不慌。這不僅表示趙軍糧食充足,有長期堅守的打算,也給缺糧的秦軍,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。直到趙括兵敗后,白起派人來搬糧食,才發現剩下的是一倉倉黃沙,就連白起也十分佩服廉頗計謀的高妙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個故事雖在高平廣為流傳,但很可能是百姓為褒獎廉頗將軍智勇雙全編造的故事。真實的“以沙代糧”的故事在南北朝時期被劉宋大將檀道濟使用過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平西部的空倉嶺也有類似的傳說。傳說廉頗在大糧山屯糧的消息傳開后,秦帥王龁慌了手腳,兵卒軍心渙散,王龁不知怎樣消除軍中的惶恐,實在想不出什么高招,百般焦急之時,也只能依樣畫葫蘆,在老馬嶺的顯眼處,用蘆席搭起了一大片空糧倉。糧倉修好后卻沒有糧食可裝,他不得已只好在糧倉四周派兵把守,不讓人們靠近,且虛張聲勢,到處宣揚糧倉裝滿了糧食,以便穩定軍心,好與大糧山的趙軍相對抗。誰知天公不作美,一天大風驟起,擊破了王龁的謊言??耧L把空虛的糧倉吹得東倒西歪,漫山遍野的蘆席七零八落,一片狼藉,就是不見糧食的影子。王龁弄巧成拙,秦軍兵卒弄清真相后,士氣低落,而遠在大糧山的趙軍望著老馬嶺被風吹倒的空糧倉哈哈大笑?!翱諅}嶺”的名字就從此流傳下來。巧的是“空倉晚照”也入選沁水古八景,可見長平之戰對當地文化影響之巨大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糧山峰奇谷幽,山頂渾圓,景色秀麗,在大雪紛飛的冬日,銀裝素裹,山林寂然,從丹河平川或七佛山、金峰山、游仙山遠遠望去,山頂白雪皚皚,尤為壯觀。潔白的山林好像為四十萬冤魂披上了孝衫,也好似長平古戰場上一座巨大的白色墳冢,里面收納了屈死他鄉的趙卒亡靈。明代著名詩人李雪山曾在《詠米山》詩中寫道:“積雪如山夜唱籌,廉頗為趙破秦謀。將軍老去三軍散,一夜青山盡白頭?!?/p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們對“大糧積雪”的解讀有以下三種:其一,每到冬季下雪以后,大雪覆蓋了大糧山,而且山上的積雪一般要到第二年春天才化,遠遠看上去景象十分壯觀。其二,民國初年申筵老先生撰寫的《高平縣米山鎮重修大糧山米尖寺緣簿序》記載:“寺前有廉將軍冢,龍蟠虎踞,圍約千尺。程孝子梯直插云表,寺后積雪不消,八景之中為高平第一?!边@兩種說法和清順治《高平縣志》中記載的相似:“大糧山,在縣東十里,趙將廉頗積米于此,又名米山,中多玄谷,雪積春深不化”。其三,據說舊時大糧山的真武廟頂部全是用白色琉璃瓦鋪蓋,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閃亮,發出一片刺眼的白光,如同皚皚白雪覆蓋山頂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實,除卻大糧山悠久厚重的歷史,也別過分去解讀“大糧積雪”這一美景。澤州古八景中有晉普山的“松嶺積雪”,沁水八景中有“鹿臺積雪”,沁州古八景中有“牛山積雪”,沁源古八景中有“綿山積雪”等等??梢姼鞯匕司暗倪x擇也會兼顧四季,忽略了冬天晶瑩剔透,碎瓊亂玉的潔白世界會給人們留下些許遺憾。金元時期詩人陳顥詩云:“大糧山頭雪成堆,趙壁秦城跡已埋。猶喜豐年應有兆,陽春一曲為誰裁?!?/p>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平大糧山現已成為著名的3A級景區,它以獨特的古軍事文化、壯觀的仿古祠廟建筑群落、琳瑯滿目的銘文碑刻、氣派恢宏的文化廣場、古樸悠久的歷史遺跡和雄渾壯美的自然風光,吸引著中外游人前來觀光。如果你有雅興,不妨在一個雪后的日子去親身體會一下“大糧積雪”的美景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頁二維碼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久久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